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善始善终 善作善成
发布日期:2017-04-20 07:30:00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3月2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源自《史记·乐毅列传》,意谓做事情既要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既要善于做事,更要善于把事做成。“四善”之教源远流长,极富思想智慧,历来是中国人为人、做事的准则。

  “善始善终”向来是人们所推崇的君子之德,是为人、做事要贯彻始终的认真态度;是事业、人生是否圆满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为人、做事的初始和终极状态;是善作善成所遵循的“起心动念”和终极目标。

  “善始”即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儒家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历代思想家对“善始”都极为重视。宋代理学家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说的是传世儒学之所以能够峰回路转、屡开新境,根本在于不忘经典、薪火相传的道理。明代王阳明提出“发明本心”,主张“致良知”,归根到底也在于“初心”二字。由此可见初心在我们为人做事、格物致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而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也有不少反面事例来警醒我们要不忘初心。《诗经》中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开端的话,很少有人能够有很好的结局。司马光曾评价唐玄宗:“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毛泽东也提到:“李自成胜利了就忘记了人民,不然他是不会失败的。”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车之鉴告诉我们信道不笃,中途变节,必然难逃失败,不得善终,故而要不忘初心、坚守初心。

  “善终”指的是为人做事的终极目标,是需要以极大的恒心与毅力,坚定的理想与信念来达成的。《左传》云:“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谏太宗十思疏》说:“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许多历史文献都提到过“慎始敬终”,就是警示后人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虽“作始也简,将毕也钜”,要做到“善终”往往不易,但我们要本着“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一贯坚持,面对困难局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方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说的是定下目标后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故张孝祥云:“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此外,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远古传说和屈原、诸葛亮等名人事迹,也无不告诉我们锲而不舍的珍贵。

  善作善成,是说为人做事以好的方式、方法、途径来取得好的成果。《易经》中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和古诗《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揭示了“善作”“善成”二者之间的互为因果、相互统一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善作”是“善成”的前提,而“善成”则表现为“善作”的成果。

  “善作”指的是会干、能干,意指抓落实、谋发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孔子说的“一以贯之”“力行近乎仁”;清代阮元的“壹以贯之,犹言壹事皆以行事为教也”,说的都是“善作”的道理。荀子也曾多次强调干事创业中抓落实的重要性,《修身》一文讲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说的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劝学》中则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说明了只有敢于实践才能发现并掌握真理。

  “善成”与“善作”互为因果,从字面上理解是取得好成果。这里的成果可分为小目标和大理想,正是由小胜集大胜,由小成集大成,由善作而善成。故而,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管子说:“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善始而后善作,善作故能善成,善成方得善终。四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因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顶层设计、基层探索,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完成每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广储厚积,最终取得伟大胜利。回顾历史,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秉持着“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事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民族独立、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过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才能有今天的成就。如今我们正稳健而又充满自信地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步前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终将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我们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大同理想,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徐琳 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