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悌德之义待同事
发布日期:2017-03-27 07:30:00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古代称同事为同僚。《礼记》中就已出现“僚友”的用法。所谓“僚友称其弟也”,“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等等。这里的“僚友称其弟”,就是把“兄友弟恭”之义推之于同事、同僚,以友善、恭敬之心相待,那么同事之间就会形成“相向而行”的合力。

  古语云:“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及,畏黩敬也。”没有谁能真正离开社会,以一个单独个体的身份而存在。既然如此,人与人的合作和交流就成为其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其实现自我价值与奋斗目标的必备前提。

  如何增加互相的合作与信任,做好共同的事业,是同事关系面临的题目。“合则双美,离则两伤”,用在同事关系上,可谓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在历史上,反面的教训有很多。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将相和”给后人以深深的启示:和谐才能合作,合作才能共赢。

  在南京市的长江路上,有一座“陶林二公祠”。这座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由当地乡绅出资,由时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奏请朝廷批准而建的,用于专祭前任的两江总督陶澍和江苏巡抚林则徐,以表彰他们的肝胆相照,同舟共济。林则徐的大名,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但对陶澍的名字可能就相对陌生了。其实,陶澍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清代嘉庆、道光两朝的名臣,为官清正廉明,颇具改革精神。他在道光十年至道光十九年任职江苏的10年中,不惧诽谤攻讦,推行了“漕粮海运”“纲盐改票”两大改革,成效显著,轰动朝野。经他发现、引荐、提拔的人才很多。林则徐在道光十一年就任江宁布政使,次年升任江苏巡抚。此后,在陶澍进京向皇帝“述职”或到外地巡视防务期间,林则徐曾两次代理两江总督职责。直到道光十七年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才离开江苏。两人有近8年的共事时间。

  在林则徐就任江宁布政使这一年,江宁、镇江、扬州、淮安等地遭遇特大水灾,泽国汪洋,哀鸿遍野。已接到任命但未到职的林则徐在河南急购小麦3万石及一批大豆等粮食,亲自巡视灾区,并提出“倡捐、煮赈、资运、留养、收孩”等12项措施,同时选用贤良方正的官员到各灾区悉心救赈,纾解民困。面对江苏的严重灾情,林则徐想奏请朝廷减免或缓征灾区漕赋。他的奏章触怒了道光皇帝,下旨密令陶澍追究。陶澍在复奏中为林开脱,明确表示支持林则徐。在陶澍力保之下,最终朝廷未再深究此事。经过这件事之后,陶、林二人也更加情深谊厚。林则徐在江苏任内积极协助陶澍改革盐政、实行漕粮海运等外,还大兴水利、整肃江南科考、整顿江南贡院、大力推种二季水稻等,善政甚多。陶澍在病危之际,还积极向朝廷举荐林则徐。林则徐对陶澍也格外尊重,在给陶澍的挽联中云:“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他将陶澍喻为泰山北斗,视为自己的榜样与楷模。

  荀子早就指出:“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同事之间,应该以大局为重,互敬互让,这样才能够感化对方,改善双方的关系。

  ——摘编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之《悌德诠解》,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杨朝明、宋立林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