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廉政文化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发布日期:2016-09-21 07:30:00    信息来源: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生活在战国时代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称为“亚圣”。面对当时列国相争、兵革不休、生灵涂炭的局面,孟子强调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认为每个人都用道德标准要求自身、追求较高的精神境界,是停止战争、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

  孟子的弟子公孙丑曾问他:“老师您擅长些什么呢?”孟子的回答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最富创造性的见解之一,它所代表的刚毅正大、勇担道义、自强不息的内涵,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对于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意思是,浩然之气至为广大、无比刚健,倘若能妥善地培养,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树立一种勇敢无畏的凛然正气。

  孟子曾经对比过三种勇敢:第一种是齐国的勇士北宫黝的勇敢。他肌肤被刺,一动不动;眼睛被戳,连眨都不眨一下。但他却不能承受挫折,哪怕受到一点点委屈,就好像在大庭广众之下挨了鞭打一样,一定要进行报复。第二种是勇士孟施舍那样的勇敢。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和对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如果估量敌人的力量之后再前进,先考虑胜败之后才交锋,一旦碰到数量众多的军队,一定会感到害怕。这哪是一定能打胜仗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第三种是孔子弟子曾子的勇敢。曾子曾经对子襄说,他曾经从孔子那里听到过关于大勇的理论:“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意即: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吓;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将这三种勇敢放在一起对比,可以说是高下立见。北宫黝的勇敢是唯我独尊、目空一切,为了自己不受委屈、悍然而行;孟施舍的勇敢是锐意求胜,一往无前,但主要适用于战争,无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曾子的勇敢却远在二者之上,他奉行的是毫无私念、坚持正义的原则,孟子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浩然之气是一种大勇,不是鲁莽无知、毫无原则,也不是一心求胜、不问是非,而是刚毅果敢、临危不惧的凛然正气。在孟子眼中,能做到这种大勇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景春曾经问过孟子: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脾气,连诸侯都害怕;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孟子觉得大丈夫应该行天下正道,而这些纵横家不择手段、没有原则底线,“焉得为大丈夫”!接着,孟子提出了自己对大丈夫的标准:“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心怀仁德,践行礼义,志在天下。得志时,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时,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并能不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和信念。后来,这些话成为有志者律身的名言。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孟子认为,浩然之气要符合道义,也是勇担道义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假如没有道义的支持,一个人的气质自然会衰败,更谈不上养浩然之气了。培养浩然之气,就是要用正义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不做有愧于心的事。

  孟子总结过人生三种最大的快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这三种快乐中,天伦之乐和教育优秀人才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孟子最为看重的实际上是第二种快乐,即: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终身坚持正义达到的愉悦和满足。孟子行天下道义、养浩然正气的思想对后人影响至深,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英雄豪杰辈出,他们直道而行、问心无愧,以一身正气立于天地之间。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兵败被俘,他在条件极其恶劣的牢狱里写下的《正气歌》,歌颂的正是孟子提出的浩然之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形体。在下面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表现为日月星辰。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寰宇。清明太平之时,它呈现为祥和开明的气氛;而当时运艰危的时刻,它鼓舞着义士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正是正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之气给予了文天祥铁肩担道义、为捍卫民族大义而坦然面对死亡的力量。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在孟子看来,养浩然之气不是神秘莫测的学问,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切身实践。只要自尊自强、以道义作为人生的准则,自然能够涵养出浩然之气,自然能够刚毅果敢、威武不屈。

  曾经有一个叫曹交的人慕名前来拜访孟子,他问道:听说您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是真的吗?孟子说:是的。曹交反而更加疑惑地问:据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有九尺四寸高,只会吃饭,这样怎么能够成为尧舜呢?孟子回答道:这有什么难的呢?只要去做就行了。他又说,尧舜之道,不过就是孝和悌罢了。你穿尧的衣服,说尧的话,做尧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的话,做桀的事,你便是桀了。在孟子看来,人不应当有不能胜任之忧,很多时候,只是不去做罢了。孟子认为,养浩然之气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那些做不到的人只是以不能做到为借口而自我否定、早早地放弃了。

  养浩然之气又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必须要有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急功近利是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的。孟子告诫:不要学宋人那样。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种的禾苗不长,于是跑到地里一株株地拔高,他疲倦地回到家中,对家里人说:今天我累坏了,不过总算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跑去一看,禾苗已经枯萎了。“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认为,以为培养浩然之气无法做到而放弃不干的,就像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违背规律去帮助它生长的人就是拔苗的人。这两种行为都是对自己本性的伤害、都会影响浩然之气的培养。

  在历史上,浩然之气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英勇不屈、舍生取义,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浩然之气依然是我们不畏苦难、不受诱惑、顶天立地、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于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