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教育 >> 勤廉风采
传承优良家风 诠释为民服务情怀——追忆鲍卫忠
发布日期:2022-09-09 09:40:29    信息来源:沧源

“申请入党,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名誉,而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和崇高理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利的人,像孔繁森、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一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这是鲍卫忠入党申请书中的一段话,他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021年10月21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一级法官鲍卫忠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于10月23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5岁。在24年的司法生涯里,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司法事业的无限热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九个字深深地烙进了心里,流进了血液里,留在了脑海里,为祖国边疆的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鲍卫忠的为民服务情怀,源自于父亲的言传身教。鲍卫忠的父亲鲍光明出生于1937年10月,1958年1月参加工作, 196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1月至1980年先后在糯良完小任教,在班老乡、县委办、糯良乡工作,1980年10月至1998年10月担任县人民法院院长。鲍光明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论是在何种岗位,他总是一心扑在工作和事业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敬业爱岗,默默奉献。

1964年,鲍光明被选入民族观礼团,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随团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后来他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幸福的回忆》的文章,记录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在他的床头,那本中央领导送的毛主席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不仅看、学、悟,还身体力行、躬身实践。

鲍光明把对党的感恩化作动力,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间,他不仅在司法事业上躬身为民,在生活上也时刻关心群众冷暖。每当去下乡时,他总会从家里带上几把面条或者几个鸡蛋送给村里的老百姓,还把来县城办事的群众请到家里吃饭,他常说,“咱佤族人民是一家,走到哪里也要让他们回家吃口热腾腾的饭菜。”妻子也很支持他,每次做饭都会多做几个人的量,他们家也总是热闹温暖。

鲍卫忠从小是听着这些故事,看着这些场景长大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这样深深地镌刻在了鲍卫忠的心中,他曾对妻子说,父亲用实际行动教会他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也要身体力行,教育好孩子们,把这种精神融入家风家训传承下去。

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鲍卫忠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政法干警,做伸张正义的人民法官。在基层三年的刻苦磨炼,他于1997年调入法院工作,如愿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政法人。

进入法院工作后,鲍卫忠同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入党看做无上光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本职岗位上更加努力地书写着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法治的坚定信仰。

2012年3月,鲍卫忠同志任见习助理审判员,由于业务熟练、刻苦耐劳,不久便被安排到任务繁重的执行局工作。在执行工作中,鲍卫忠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自身工作的衡量标准,为了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行案件中感受到司法温暖,他认真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秉持“能调尽调、慎用强制”原则,用心用情为民办事解忧,他相信只要调解做到位,没有解不了的纠纷,没有打不开的心结。

鲍卫忠常常提醒身边同事,我们办理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别人的人生,不能只是一味的以案办案,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一个标的10多万元的案子,起初鲍卫忠带着同事到被执行人家中去了几次,都没有发现可以执行的财产,后来听说被执行人搞起了土鸡养殖,就带着大家又敲开了他家的门。“这鸡好肥,价钱不错吧?”鲍卫忠问,“找不到销路,没办法啊!”被执行人一脸无奈。“别急,我这就给你开张了!这么好的鸡,肯定有人买!”鲍卫忠当即掏出三百块钱买了两只鸡。

刚离开,鲍卫忠就不停地打电话给开土特产店、餐饮店的同学朋友介绍土鸡。回去的路上,每路过一家饭店,他都要拎着刚买的两只鸡去“推销”,饭店推销不理想,鲍卫忠又想起了微信推销,那段日子,几乎每天都会看见他在朋友圈“刷屏”。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月,被执行人打电话说经常有人问价格,已经卖了三十多只。后来听说买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回头客,最多的一天卖了五十只。过后的几个月里,被执行人每个月都按时缴纳执行款,直到履行完毕。

从法院判决到最终兑现,执行工作就是走好最后一公里,而这最后一公里的历程最是艰难。奔波多次、遭人白眼、不被理解都是常态,吃苦受累不说,还两头受气。鲍卫忠却经常说:“干执行,就是人心换人心。只有处处为群众着想,群众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哪怕是一个小案子,他也会不辞劳苦地跑十几趟,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直到把事情跑通了、把当事人的心跑舒坦了,案子才算了结。

作为佤族法官,他始终怀揣着对人民群众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把群众的小事看作天大的事。在执行局工作以来,他跑遍了佤山的村村寨寨,自创出“火塘边的温情化解法”“杯酒中的和谐说理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法治温暖送到群众身边。三年的执行攻坚,他共化解650余件案件、将近千万元的执行案款全部执行到位。在巩固执行难工作中,他又成功化解了一批“钉子案”“骨头案”, 面对“零”信访、“零”投诉,他自豪地说:“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是信任。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作为司法人员,肩负着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廉洁自律是立身之本。鲍卫忠带头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以身作则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面对说情打探打招呼,他刚正不阿、严辞拒绝;面对当事人“答谢”,他谦逊之至、婉言回却;面对当事人误解,他毫无抱怨、以情化解;面对不实举报,他行正端直、无愧于心。在他的带领下,执行局自2015年以来办理的854件执行案件中,无发生过一起“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在鲍卫忠的一本笔记扉页里,赫然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父亲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精神延续,也是鲍卫忠至死不渝的坚定信仰。(田思  李玲整理)